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江苏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没有弱化理化科目 教育厅长谈08年江苏高考方案
2007-4-4 来源:中国教育报 【字体:小 大】
    坚持公平性选择性创新性原则——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谈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 

    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日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实施这套方案以后,江苏考生在全国的成绩优势会得到加强,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。在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公示及修改过程中,王斌泰多次接受媒体采访,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,就社会各界的疑问和意见、建议进行了解释和回答。 

    全面检验素质能力 

    王斌泰说,经教育部批准,2005年秋季开始,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程改革实验。2005年3月,省教育厅组织力量,开始了2008年高考方案研究工作。按照改革的目标和要求,认真学习了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文件、资料,深入研究了国内外高考改革的历史和现状,广泛听取了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,经过若干次反复认真的研讨,形成了现在公示的高考方案。在方案的研制过程中,始终强调要坚持公平性、选择性、导向性、创新性、综合性、可操作性等六项基本原则。 

    近几个月来,江苏省教育厅曾分别向省政府和教育部作过专题汇报。前不久,教育部组织全国近二十位专家对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了专题研讨,充分肯定了江苏省所开展的创造性、探索性研究工作。最后,这个方案得到了省政府的同意和教育部的批准。 

    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模式为“3+学业水平测试+综合素质评价”,这是一个完整的方案。“学业水平测试”为政治、历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技术(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)等七门。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,必修测试科目五门。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、物理中选择一门,在政治、地理、化学、生物四门中任意选择一门。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,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。“综合素质评价”包含道德品质、公民素养、学习能力、交流与合作、运动与健康、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。新方案有四大主要特点:以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条件;变一次性考试为多样化考试;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;把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作为改革方向。 

    新方案公示后,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议论,在充分肯定新方案的同时,舆论关注的热点也相对集中在学业水平测试等话题上。 

    没有弱化理化科目 

    王斌泰表示,新方案把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作为统考科目,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。语数外三门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,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。新方案除了三门统考科目,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中也发挥重要作用。在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测试科目中还突出了物理与历史学科,由考生根据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发展倾向选择物理或历史任何一门,这有利于加强物理和历史,突出这两门学科的重要性。以前选修物理的人数只有四分之一左右,而今后选修物理的人数至少达到50%,选修物理总人数的大大增加对理科的发展绝对是有利的。有人认为最后只统考三门就是不重视理化,其实是一种误解。新方案模糊了文理科的界限,将高中所有课程全部覆盖在内,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同时,新方案规定两门选修科目测试成绩都达到B级才有资格录取本科,高校对不同专业可以提出选科要求,这些都有利于强化物理的地位和作用。 

    针对公众提出的“新方案会不会让农村、男孩吃亏”、“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计分与高考精细录取要求矛盾”、“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公正性”、“考试时间不当”、“考生如何减压”等一系列疑问,王斌泰一一作了解释和回应。 

    王斌泰说,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向社会公示过程中,省教育厅多次组织调查研究、召开座谈会,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,组织专家再次进行研究、论证,在此基础上对方案作了四项重要调整。一、适当调整外语分数在三门总分中的权重,是为了使语文、数学、外语的分值结构更加合理。外语占多大比重,这是公示期间社会反响的焦点之一,这个调整主要是考虑到城乡之间、地域之间等差异,更好地显示公平、公正。二、调整选修科目测试的日程安排,是考虑到适当减少考生参加考试的次数,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,同时,也考虑到中学教师的工作安排。三、适当细化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,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成绩的区分度,满足不同层次的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。四、调整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,是为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导向,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类型考生的实际情况。 

    王斌泰说,作出这些调整,表明江苏省教育厅真心实意地听取和吸收社会的有益意见,使新方案更加科学合理,更加符合江苏的实际。 

    推动素质教育实施 

    王斌泰说,江苏制订2008年高考新方案的指导思想是,要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,提高教育质量;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有利于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,择优选拔人才。新方案调整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普遍支持,充分说明了公众对这项工作的肯定。 

    江苏选择的这个方案,是要对所有的学生负责,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基础起一个导向作用。王斌泰告诉记者,江苏新方案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,今年4月8日、9日高二学生将参加首次学业水平测试。他最后指出,这套新方案是经过长时间调查研究,并经过充分讨论后确定的,会相对稳定相当一段时间。我们将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操作办法,加强宣传、培训工作,确保新方案平稳、顺利地实施。 

    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从公示、讨论、征求意见和建议、修改调整的过程,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,充分体现了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。最终形成的方案,是江苏教育界乃至全国的专家、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。社会各界对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倾注了极大的热情,所以说,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 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